中国近代史大纲
西方列强侵占中国领土有哪些?边疆危机是什么?
侵占领土
1842年英国《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49年葡萄牙武力占领澳门半岛,1887年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允许“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俄国利用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于1858年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瑷珲条约》
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通过《改定伊犁条约》
和5个勘界议定书,歌曲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通过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沙俄强租辽东半岛的旅顺口、大连湾以及附近海面。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和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岛屿
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的广州湾以及附近水面,日本也声明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
边疆危机
19世纪70-9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主要有:
-
西北边疆: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收复。
-
西南边疆: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云南。
-
东南边疆:1874年日本侵略我国宝岛台湾,后向中国勒索50万两白银才撤军。1879年3月,日本兼并琉球,琉球国灭亡,其侵略锋芒直指台湾。
-
法国妄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云南、广西等处,清政府调淮军南下,在广西边境和福建(当时福建含台湾)沿海激战,中国“不败而败”。
-
1894年,日本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际,为争夺“宗主权”,出兵朝鲜,悍然挑起中日甲午之战,日本战胜,迫使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此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
社会制度的腐败
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抵抗,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
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两大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大国,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
-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
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洋务运动的兴办和失败的原因
兴办
**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兴办近代企业(军工企业):**曾国藩、李鸿章 ——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国内最大兵工厂)、李鸿章 —— 南京金陵机器局
、左宗棠 —— 福州船政局
(国内最大造船厂)、崇厚 —— 天津机器局
、张之洞 —— 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
,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船政学堂)。
派遣赴美赴欧留学学生
失败原因
-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进行维护和巩固中国的封建统治 -
洋务运动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派官员主张对外“和戎”,其所创办的企业一切仰赖于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创办的一些新时期呀虽然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
封建衙门式
的。企业内部及其腐败。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教训
维新内容
- 政治方面:提倡廉政
-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与交通采矿业
- 军事方面: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
- 文化教育:设京师大学堂,废八股
未触及到封建制度的根本,改良方案十分温和
意义
- 一次
爱国救亡
运动 - 一场
资产阶级性质
的政治改良运动 - 一场
思想启蒙
运动
失败原因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以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
**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至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足以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意义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根本原因)
-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强有力的核心
源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而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与官僚的统治基础
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哪)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
郑观应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主张与西方国家“商战”。
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
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和升华。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还提出了《资政新篇》
。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 确定平均分配土地方案
- 规定农,副业产品生产与分配
《资政新篇》: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局限于时代而未能够实施
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意义:
-
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
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
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在思想上、组织上,它都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有深远影响。
-
太平天国的领袖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19世纪中叶,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
教训:
-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 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 太平天国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 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这条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
三民主义
三大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基本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基本任务)
缺陷:没有从
正面
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的主张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基本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基本任务)
缺陷:
没有提出推翻地主豪绅阶级的统治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基本内容),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
缺陷:带有浓厚的
空想色彩
,在实践上缺乏社会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要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2、在民权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
3、在民生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4、在提出的历史背景方面:旧三民主义在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新三民主义则在一战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的背景下提出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背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相关意义:**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不仅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而且也寓意含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缺点:没有
规定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因此它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
局限性:
-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
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
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五四运动
**时间点:**1919年5月4日
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发展、传播
。
4、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
,由工人扩大
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历史意义:
1、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文化运动
**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基本口号:
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当封建主义在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是也有着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缺乏群众基础
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
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进步性:
进步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局限性: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
,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进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趋势和世界进程。
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
-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 -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
牺牲的精神
; -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 紧紧
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国共第一次合作
**时间:**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标志:**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成果:
-
中共帮助国民党组建省、市地方党部。许多共产党员担任国民党省市级党部负责人;
-
中共和共产国际帮助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为革命军队培养造就了一批军政人才;
-
工农运动得到大力开展。中共领导了广州沙面罢工和海陆丰农民运动,并且帮助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中共四大以后,全国掀起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把革命推向高潮;
-
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统一和巩固;
-
长期沉寂的北方革命运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失败原因:
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从主观方面说,这时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经验教训:
-
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
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新面貌
-
制定了革命的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工作重点在发展工人运动上面。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不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狂潮
-
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北伐战争,掀起大革命高潮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主要内容):
-
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
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
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
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会议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转变为成熟的标志)。
毛泽东的主要著作论文(著述)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5年
1.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
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
1.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
2.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
1.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
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论持久战》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
6.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
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943年
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论联合政府》 1945年中共七大
1.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2.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3.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 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4.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目前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1947年
1.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 保护民主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 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
1.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3.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4.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5.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1.中国是一个正好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2.敌人的强大;
3.人民军队的弱小;
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5.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
6.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战争和战略问题》
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式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从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
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
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中首次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1948年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1.制定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政策,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新国家的蓝图,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 思想、理论上做了准备;
2.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4.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警惕“糖衣炮弹”,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1955年
在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1.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2.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3.阐述了重工业、农业的关系;
4.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5.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
1.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2.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4.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5.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6.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7.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主持
1.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量力而行,积极奋斗,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把它们提高 到“灵魂”、“精髓”的高度,凸现了它们的本质意义;
3.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4.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的威力:锻铸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武装斗争”的威力: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主要斗争形式问题
“统一战线”的威力: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活动
-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
-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 建立社会主义共青团
-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中共在处理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其他阶级和党派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形成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统一战线策略思想。
中共召开的几次大会(一大和七大)
中共一大
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纲领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共七大
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大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其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
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的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
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进程,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
挺进大别山
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五四指示》
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 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
- 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
- 一般不变动富农的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
- 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资产阶级的斗争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到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开来,配合成为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一条战线:中国共产党与蒋介石反动政府
人民政协会议与《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其基础)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
的作用。
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确立。在会上通过了以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国旗为五星红旗
,象征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大团结。
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的考察)
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主要依靠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建立和扩大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在新中国创建的意义
-
首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诞生,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也由此确立了人民在其中的主导位置。
-
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
是思想理论的产物。民主专政是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人员结合相关中国当时国情发展出来的。所以人民民主专政是思想理论的产物,是由无产阶级发展演化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有哪些
-
解放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结束,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
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以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官僚资本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 —— 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 —— 的意义上看,她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
-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时期上的经济特点 —— 既有社会主义,又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我国对农业
、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召开的意义
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内容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两个凡是源于1977年2月7日的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表述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2020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调整,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和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经过艰辛探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